一、IT服务发展现状

2011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发布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将信息技术服务业列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大类,并将信息技术服务分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业5项中类,标志着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行业。

通过行业统计工作实践,理清了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范围和内容,掌握了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区域的发展态势,另外,随着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出现,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加快了信息技术服务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总的来说,ITSS在推动IT服务独立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IT服务行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上下游协同的格局尚未形成:

专业化生产尚不具备规模集群效应:

三、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与产业化

IT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分为产品服务化、服务标准化和服务产品化三个阶段,产品服务化是前提,服务标准化是保障,服务产品化是趋势。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ITSS与ITS服务的关系

1、产品服务化:

IT服务相关的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T产品在技术、质量方面不断的改进提升。但产品的同质化状况也日益严重,市场竞争也更多地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上,通过为需方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增加供方为需方带来的价值。在此背景下,产品的涵义也逐步从单纯的有形产品扩展到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有形产品本身只是作为传递服务的载体或者平台,这种趋势就是产品服务化。

产品服务化的特征

产品服务化是以产品为主线,服务依附于产品而存在;

产品服务化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没有明确的考核;

产品与服务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两者往往融合在一起。

产品服务化的价值 

从需方的角度

产品的交付和使用是为了有效支撑需方业务运营,一般是通过供方为需方提供服务来实现的,包括以产品本身和增值服务方式提供的服务,从而实现产品作用和价值发挥最大。

从供方的角度

新产品或新的解决方案,需要通过研发和应用的有效互动实现持续改进,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产品,在为需方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供方的业务战略。

2、服务标准化:

标准化是确保服务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前提,也是规范服务市场的重要手段。服务标准化主要是基于IT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针对服务流程、规范以及相关制度进行统一规定、统一度量标准,实现服务可复制交付。

服务标准化的特征

建立了标准的流程、实施规范以及相关制度;

具有明确的有形化产出物描述及相关模版;

实施服务的过程有记录,此记录可进行追溯且可审计;

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服务标准化的价值

从供方的角度

服务标准化使IT服务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

从需方的角度

在接受IT服务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满足需求的服务。

3、服务产品化:

产品化是实现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用户对市场中存在的服务产品达到一致认识的前提下,服务的规模化生产和消费才能成为可能。

服务产品化的特征

服务产品化具有清晰的服务目录;

具有独立的价值,并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对具体的服务有相应的服务级别要求;

对服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

对服务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务产品化的价值

从服务需方角度

服务产品化之后,需方能够以产品组合的形式定制规范化服务,具有清晰的定价标准、预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收益。

从服务供方的角度

将服务进行产品化,能够满足需方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以产品的方式对服务需方提供统一、规范的服务交付内容、交付流程及交付界面,有效的提升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级别协议的达成率,使需方得到统一规范、专业的服务,获得更大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产品服务化是前提,服务标准化是保障,服务产品化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