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支持企业开展CMMI、ITSS认证

2021-09-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49号建议的答复

浙江省宁波市CMMI政府支持政策来啦(图1)

姚志坚代表:

您好!您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高水平建设软件名城的建议》(第549号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软件产业推进工作的关心,我局组织相关协办单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根据您的建议,将有关工作答复如下:

一、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

2018年度我市软件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73.21亿元,同比增长24.52%,增速居于全国前列。其中鄞州区、高新区,分别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09.96亿元、206.77亿元,分别居全市第一位、第二位,两地合计,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的61.90%,是我市软件业主要集聚区。2019年1-6月,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3.4亿元,同比增长21.8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6.89个百分点

(二)行业骨干企业不断涌现

我市软件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软件产业第一梯队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引领全市软件行业发展,拟推荐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等申报全国软件百强企业。2018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不含嵌入式软件企业)数达24家,比上一年增加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一家,超过5亿元企业2家。均胜电子列入“2019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成为我市首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从地区分布看,高新区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8家,居于首位;鄞州区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居第二位;镇海区、北仑区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3家,保税区2家;慈溪市、象山县各1家。海曙区、高新区新引进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和利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预计2019年企业规模均将超过亿元。

(三)产业特色日益明显

基于已有的制造业基础,我市积极抢抓软件业未来的热点领域,大力引进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相关企业,同时,慈星股份、宁波水表、舜宇集团、海天集团等我市骨干工业企业纷纷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投入,全市已集聚一批优秀企业,软件产业特色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同时,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占全行业规模的40%以上,软件技术有力提升工业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对工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显著。高新区的浙江中之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网络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获工信部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项目立项支持。慈溪市的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针织品智能柔性工业互联网APP应用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江北区的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水务数据交互平台、鄞州区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的宁波民生大数据云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余姚市的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数字病理信息系统、奉化区的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两个项目入选工信部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

(四)企业经济效益总体良好

我市软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增强创新能力、拓展业务领域,全市主板、新三板以及通过并购上市企业30余家,同时开展资质认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达到111家,其中二级资质4家,企业总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根据对全市网上直报企业(不含嵌入式软件企业)统计分析,145家收入超千万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营业利润31.44亿元,应缴所得税4.18亿元,平均利润率为26.29%;其中24家收入过亿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利润总额28.1亿元,应缴所得税3.6亿元,平均利润率为35.57%,大企业盈利水平显著高于中小企业。

但诚如您所言,我市软件产业还面临着产业规模不大、骨干企业缺乏、产业集聚度不高、软件人才紧缺等一系列问题,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不相符合。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2018年,相继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谋划软件产业发展,提出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宁波软件园,加快推进宁波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9月27日,宁波软件园开园仪式暨宁波市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推进会在高新区举办,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珊洁在大会上致辞,并宣布宁波软件园开园。全市各地各部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推动全市软件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二、当前推进软件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加强软件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和政策扶持

根据《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实施意见》,制定《宁波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全力做强工业软件,深入做优特色行业应用软件,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创新突破新业态新领域。力争到202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到2025年,力争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实现主要软件企业80%以上集聚园区内,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集聚区2个以上,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工信部、省经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软件业发展实际,开展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协同和资源集聚,全面加强对软件业发展的引导扶持。目前,已制定完成软件产业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将启动政策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兑现系列工作。此外,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统筹安排5亿元,用于宁波软件园核心区产业发展扶持。镇海、鄞州、海曙、余姚等地也在陆续出台扶持政策。

(二)联动构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体系

以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软件产业推进工作。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宁波市协同推进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的工作机制,力争正式列入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名单。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各地各部门在推进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协调配合,统筹协调宁波软件园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引进、专业人才引培等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事项解决,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我市高标准建设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各项工作。

(三)高标准规划建设宁波软件产业园

强化软件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支撑,以“一区多园”模式建设宁波软件园,以高新区3.1平方公里的软件产业园为核心区,编制印发《宁波软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8-2030)》。鄞州区规划筹建宁波软件园联动区(东外滩软件产业园),打造和邦、永强软件信息服务产业专业大厦等软件产业配套载体,加快企业培育和落地。同时,推进海曙区打造软件产业集聚特色区;江北区着力打造工业物联网产业园,以宁波柯力传感为龙头、支撑企业的工业物联网产业的孵化能力开放平台,被工信部评定为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保税区、百度公司、宁波赛迪等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了百度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基地,整合运用百度公司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优惠的政策激励和创业环境。

(四)大力开展产业对接和企业引培

加强软件产业招商合作,指导和协助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完善产业招商机制,设立招商小分队,同时加强招商引进企业的跟踪服务。组织有关园区、企业在深圳电子展、第23届软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中进行展览展示和专题推介交流。今年以来,各地也都有新的项目陆续签约落地。如高新区新签约落户了中电联工业软件国际合作产业基地、联通5G产业互联网云平台项目、智能物联开源空间及物联网人才培养转化平台等10个重点项目,同时,华为、和利时、中软国际、旷视科技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良好。鄞州区新引进落户了京东宁波创新涉及产业基地、铂诺商学等项目;海曙在2019海曙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共签约数字经济产业项目23个;江北柯力物联网园区已累计招引落户企业112家等。同时,我们还组织软件行业协会会同有关高校、人力资源企业举办了一系列市内外人才交流招聘会,帮助企业招引各类人才。

(五)多方面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可提供公用办公场地77.06万平方米,其中孵化企业使用面积(包括公共服务场地)约65.76万平方米;有孵化器管理从业人员294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64名,占总人数的90%;累计孵化企业7092家,其中向社会输送的毕业企业1585家。此外,我市于2015年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众创空间  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甬政办发〔2015〕173号),组织开展众创空间备案工作,累计备案市级众创空间85家,提供开放式工位约15000个,服务创客或创业团队近5000个。加强人才引进培育。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3315系列计划”,始终将软件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纳入重点引进范围,对入选个人给予50-100万元资助,对入选团队给予100-2000万元资助,特优项目资助上不封顶。截至目前,软件领域共有39个人才项目、27个团队项目入选“3315系列计划”。同时,对引进的各类软件人才分层次提供最高15-800万元安家补助、8-60万元购房补贴、1-3万元生活安居补助,切实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部署,抢抓“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以做优做强工业软件,发展特色行业应用软件,培育信息服务业以及新业态新领域为发展重点,引导产业快速集聚,加快培育企业梯队,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型软件名城。

(一)瞄准四大板块,破解“发展什么”的问题

抢抓“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以做优做强工业软件,发展特色行业应用软件,培育信息服务业以及新业态新领域为发展重点,引导产业快速集聚。一是全力做强工业软件。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面向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应用需求,研发工业基础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嵌入式软件、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业研发集成解决方案,形成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的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二是深入做优特色行业应用软件。围绕“数字宁波”建设,立足宁波特色行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医疗、物流、交通、教育等行业应用软件,支持建设综合型、特色型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查询、资源预订等个性化服务功能。三是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向电商、金融、民生服务、数字创意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引进和培育并举,打造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信息服务业经济新产业,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创新突破新业态新领域。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等新领域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布局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力争占领竞争先发优势,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增长点。

(二)聚焦软件园建设,破解“在哪里发展”的问题

一是推进高新区打造软件产业集聚核心区。以高新区为主体,加快建设宁波软件园核心区,谋划建设沿滨江公园软件产业带,以现有软件园、智造社区、智造谷、研发园、文创园等产业平台作为产业延伸载体,打造“一核一带多点”的产业集聚核心区。二是推进鄞州区打造软件产业集聚联动区。依托鄞州软件产业基础,围绕“城南智创大走廊”打造鄞州软件产业集聚联动区,主要包括南部商务区和东部新城两大片区,推进区内科技信息孵化园、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清华科创园等载体协同发展,规划筹建宁波软件园联动区(东外滩软件产业园)。三是推进海曙区打造软件产业集聚特色区。依托海曙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打造海曙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特色区,推进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中新创智(宁波)产业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园等建设,推进电商产业园、工程学院翠柏校区等区块建设及整合提升,延伸衔接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推进姚江南岸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带建设。四是错位发展宁波市工业物联网特色产业园、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等多类产业载体。同时,为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构建良好的科技创业生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对照2018年12月科技部印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8〕300号),启动对《宁波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修订)》(甬科高〔2013〕117号)的再次修订工作,优化我市孵化器政策。支持各县(市)区依托原有创业园区(基地)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支持浙大软件学院等在甬高校依托专业优势设立创业创新苗圃。支持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鼓励行业协会、本地企业之间组建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采用开放实验室、联合实验室、项目公司等形式,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学研用战略合作。

(三)实施五大任务,破解“怎么发展”的问题

一是培育企业梯队,扶持发展市场主体。大力引培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等知名企业。支持一批规模较大、技术领先、在细分领域处于前列的企业快速成长,培育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及行业单项冠军企业。重点发展骨干企业,高度重视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一批规模优势突出、技术水平领先、引领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孵化培育初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构建有利于初创企业孵化成长的生态环境,加快引进软件平台型企业、软件产业重点科研机构、软件产业新业态企业及项目,培育一批初创企业和具有爆发式成长潜力的独角兽企业。

二是聚焦关键核心,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的自主创新,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高端核心器件等领域优秀项目研发及产业化,鼓励企业主导制定或参与编制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支持企业进行著作权登记,支持软件企业开展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认证,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评估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资质认证等。提升系统解决能力,培育一批熟悉细分行业的工程服务公司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加快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打造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鼓励运用云技术、大数据等方式开展创新服务,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是强化平台支撑,推动互联网融合发展。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积极推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扶持共建软件测评服务、工业软件云开发、软件人才实训、“互联网+双创”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企业提供技能培训、工业云诊断、云上软件园等服务。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加强精准招商引资。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合作领域,举办国际性会议、论坛、展览、大赛等高端活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承接长三角先进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优质资源。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软件企业抱团出海,鼓励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开展国内外并购,在市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加强与全球创新集中区域技术链接、资本链接和产业链接,开展平台招商、科技招商、新业态招商。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招商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重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依托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中国机器人峰会等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软件企业落户宁波。以全球软件500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为招商重点,支持其在宁波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交付中心、结算中心、数据中心等。

五是优化网络设施,强化信息基础支撑。我市已正式出台了《宁波市5G应用和产业化实施方案》,我们将根据文件精神,紧抓5G发展历史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以网络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应用为抓手、以产业为核心、以安全为根本,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和融合应用,全面升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在工业、交通、环境监测、流媒体等多领域的商用建设。全面部署IPv6(支持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LTE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建立完善IPv6骨干网间互联体系,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新一代专用物联网,打造国内物联网应用样板。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同时,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提高网络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工控系统、网站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水平。

(四)强化四个保障,破解“政府应该怎么支持发展”的问题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由宁波市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完善部省市区四级联动共建机制、跨部门跨地区协调机制、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协调解决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级各类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我市已有的扶持创新创业、投融资、人才、开放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予以倾斜支持。组织实施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资金补助申报工作,在园区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创新平台搭建、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加大支持。激发软件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性,推动各地加大软件园建设。进一步研究提出扶持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专项政策,积极推动高端软件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开展软件创新保险服务,支持推动国产软件开拓市场。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金融资本设立市场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基金,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强化用地保障,对软件产业用地优先纳入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支持制造企业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资源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培育软件等领域专业人才,充分发挥“3315”系列计划、“海外工程师”政策以及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平台的作用,吸引各类人才落户,形成“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技能人才”全方位引才模式。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鼓励市场化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安居工作力度,优化软件人才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营商环境“80条”、民营经济“25条”、降本减负稳增长“10条”等支持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高标准举办软件展会、软件大赛、开发者大会等活动,形成多层次的技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对接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提高各类软件园区的综合服务水平,在项目孵化、技术提升、政策咨询、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精准服务体系。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9年8月11日

(联系人:屠炯;联系电话:89292061)

政策原链接:

http://www.ningbo.gov.cn/art/2019/9/4/art_1229096049_1465457.html

CMMI文章推荐
热门资质推荐
最新热门政策
常见问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