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涉税要点

2023-03-2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涉税要点

支持企业创新减税新政变化及要点分析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公告 2022 年第 28 号,以下简称28 号公告)和《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 2022 年第 32 号,以下简称 32 号公告)陆续出台,本文从新政变化之处、政策适用要点、税务管理要求等方面,对支持企业创新减税新政予以分析。

888.jpg

一、购置设备支出叠加扣除优惠新政

28号公告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以下简称“设备”),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双倍税前扣除优惠。

新政享受优惠的主体限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凡在;2022;年第四季度内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均可适用该项政策,但未要求所购设备必须用于研发,也无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限制,在政策执行中需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要点一:设备必须是今年四季度“新”购置。

这里的设备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且在会计核算中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企业购进的作为原材料、中间产品、商品等用途的设备,不适用28号公告。实务中要避免两种误解,一是所谓“新”,是新增的意思,包括购进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强调“新”,仅为区别于企业原有资产。二是所谓“购置”,仅指以货币形式购进、自行建造两种形式,并不包括融资租入、接受捐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以其他方式新增固定资产情形。

要点二:准确把握税前扣除时点。

对于税前扣除时点的确定,涉及两个关键时点。

一是要确定资产的购进时点。设备购进时点必须在20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方可享受此项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要确定资产的税前扣除时点。为使高新技术企业更快享受新政红利,28号公告对高新技术企业新购置的设备,突破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对扣除时点的一般处理原则,无需考虑设备是否已投入使用,以及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所属年度,只要资产购进时点在2022年第四季度,就允许在2022年度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同时按100%加计扣除。企业选择适用该项政策当年不足扣除的,可结转至以后年度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要点三:不可任意变更适用政策。

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自行选择适用或放弃叠加扣除优惠新政。

为避免发生恶意套取税收优惠的行为,现行政策规定,企业当时未选择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的,以后年度不得再变更。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任意变更适用政策的规定,仅是针对单个设备而言,单个设备未选择享受的,不影响其他设备选择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及加计扣除政策。

二、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28号公告规定,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鼓励企业改造和更新设备。现行政策规定,仅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适用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新政享受优惠的主体突破了这一限制,在政策执行中需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要点一:明确新政适用主体。

现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要点二:关注新政执行期限。

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需要注意的是,新政适用主体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仍为75%。为最大限度给予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28号公告规定,企业在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计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时,四季度研发费用可由企业自行选择按实际发生数计算,或者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乘以2022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22年度实际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

要点三:关注新政研发费用的执行口径。

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新政旨在引导企业加大核心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改造和更新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出资基础研究应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协议或合同中需明确资金用于基础研究领域。企业根据23号公告规定,自行判断是否符合新政优惠事项规定的条件。企业和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单位应根据所享受优惠事项实际情况,将相关资料留存备查,具体包括企业出资协议、出资合同、相关票据等,出资协议、出资合同和出资票据应包含出资方、接收方、出资用途(注明用于基础研究)、出资金额等信息。

CMMI文章推荐
热门资质推荐
最新热门政策
常见问题推荐